- NEWS最新消息
- 最夯話題
NEWS最新消息
2017/08/23
蘋果「變綠了」!台灣供應鏈要怎麼吃?
蘋果正悄悄變「綠」,除了降低開採新礦源,以回收原料打造新品,更推動讓整個自營設施、供應鏈都能全面使用再生能源。身為蘋果最重要的供應鏈一環,台灣如何一起「轉綠」?
今年,蘋果iPhone問世十週年。九月,具象徵意義的全新款iPhone 8是否如期上市,被視為全球科技界下半年重頭戲。
在這深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,蘋果悄悄地愈變愈「綠」。
今年四月中,許多眼尖的果粉在蘋果直營店Apple Store發現,蘋果的logo悄悄變臉:原本的白葉子變成綠葉子,店內陳列著「這家Apple Store,百分之百採用再生能源供電」,還有專做回收的機器手臂Liam等相關標誌。近年每到世界地球日前後期間,Apple Store就會「變綠」。
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,蘋果發布最新2017環境報告,報告重點是推動讓蘋果自營設施、供應鏈都能100%只用再生能源。
蘋果能,供應鏈沒理由不能
「蘋果認真『轉綠』,將永續議題視為企業轉型與創新的重點,」安侯永續發展顧問總經理黃正忠觀察,這份報告,宛如對台灣供應鏈投下一個震撼彈,「蘋果能,供應鏈沒理由不能。」
蘋果報告中揭示,將降低開採新礦源、金屬物料,增加用回收來的原料打造新產品。
備受注目的機器手臂Liam,將可以快速拆解回收來的iPhone,分撿出當中高品質、可再利用的零件,減少開採更多礦材。目前,兩條Liam每年可拆解200多萬台手機。
身為全球指標科技品牌廠,蘋果轉綠背後的關鍵,是有一位強而有力的倡導者。
四月,蘋果發表會上,接續在執行長庫克之後上台的,是一位短捲髮的女子──蘋果環境社會責任副總裁傑克森(Lisa Jackson)。
傑克森曾擔任美國環保署署長,2013年加入蘋果,原本只負責蘋果的環境議題,是協理級(Director)的職位。但不到三年,她的職位一下拉到副總裁階層,須對庫克及董事會報告。
「蘋果原來可能只是想解決環境問題,後來發現這是一個跨部門工作,更與公司策略轉型有關,從傑克森的職位轉變,就知道蘋果很重視此事,」黃正忠說。
「我們(蘋果)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但我們有很大的進展,」傑克森在2017年的環境報告中坦言。
蘋果的目標是使用100%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遷,2016年蘋果使用的能源中,96%的發電是來自再生能源。且蘋果所有的資料中心,目前都已經100%使用再生能源發電。
蘋果最終目的不只自己,而是連供應鏈都要跟著改變。台灣是蘋果供應鏈重要的一環,許多一階台廠也開始「綠化」,朝綠色供應鏈邁進。目前台廠如何做?
面對詢問,多名蘋果供應鏈台廠主管對《天下》坦言,因和蘋果簽署保密協定,執行細節無法透露。但原則上,分為再生能源、回收再利用、零廢棄等重點項目。
綠化關鍵1 零廢棄物
廣達是蘋果報告中點名打造零廢棄廠房,有具體成效的供應鏈大廠。
蘋果過去稽核廣達上海廠,發現廠內產生的廢棄物,超過20%以上用焚化或掩埋處理。
之後,廣達上海廠和資源回收業者合作,讓廠內廢棄物得以有效分類,可以回收製造過程的所有廢棄物。廣達還發展出一套廠內廚餘回收流程,讓廚餘送往堆肥場而非掩埋場。這套流程也移植給廣達的供應商,協助蒐集再利用包裝材料。實施一年下來,廣達上海廠總共讓一萬噸的廢棄物免於送往掩埋場。
「工廠使用材料的規定,到員工廠內生活、耗電都要做減排,我們也進去輔導供應鏈。這其實是跨各生產部門,包括人、物、耗材、設施和材料,拆得很細,但沒辦法,一定得做,」一名廣達主管坦言。
綠化關鍵2 再生能源
蘋果曾分析,供應鏈在原料加工、零件製造及產品組裝中使用的電力,是碳排放量最大來源。因此,2015年蘋果開始在供應鏈上推動降低耗能,協助供應鏈建立再生能源項目。其中,以太陽能的使用最為普遍。
身為蘋果最重要組裝廠的鴻海,據了解,就將設立太陽能列為重要目標。
之前,中國媒體就曾報導,蘋果正在中國建設規模達200兆瓦的太陽能發電設施,抵銷蘋果產品在製造過程產生的碳排放量。未來兩年,鴻海將建200兆瓦規模的太陽能設施,為鄭州iPhone組裝廠提供電能。
「近年我們跟重要客戶合作,在鄭州有合作太陽能發電設施,但針對個別客戶的細節,不方便透露,」鴻海全球企業社會與環保責任委員會總幹事邢浩然,接受《天下》採訪時表示。針對中國政府的減排規定,鴻海從2016到2020年,內部已訂定標準,要減排22%。
邢浩然舉深圳龍華廠為例,龍華廠員工人數眾多,已開始回收廚房產生的廢油脂,「我們拿去做生質柴油,一天可以產生五噸的量,就放回公司的加油站,用在公司交通車和廠內的循環巴士,」邢浩然說。
鴻海內設有供應商管理處,對供應商實施減排的技術輔導和能源解決方案,還到供應商廠內進行節能診斷。譬如電力,由於離峰、高峰的電用量不一樣,鴻海就找了能源管理公司幫供應商規劃能源使用量。
綠化關鍵3 回收再利用
要推動減排的另一個重點:增加用回收來的原料打造新產品。
「事實上,台廠廠內金屬回收已是行之有年,」一名蘋果供應鏈台廠副總透露。他舉例,像金屬機殼廠內的金屬邊料,都能回收、再重製為新產品原料。
機殼製造裁切的邊料,鴻海早已找回收商再利用。如果是鋁鎂合金外殼,流程上要讓切削液、金屬分離。鴻海會回收液體繼續使用,固體則交由回收商熔煉,再拿回生產線用。
至於塑膠機殼,毛邊切下的廢料,就在廠區內的塑料運用中心直接再打成塑膠粒,壓鑄後做成零件。「當然這些措施都是成本,但要成為像蘋果這樣客戶的供應商,就一定要做,」一名蘋果供應鏈廠的主管坦言,挑戰高,但不是壞事。
「看到蘋果投入的整個脈絡,就知道這不只是環境,而是牽涉企業轉型及整個商業模式改變的課題,」黃正忠認為。台灣要高度主動投入,因為「綠不綠」,跟未來生存密切相關。
- 作者:黃亦筠 天下雜誌629期
- 文章出處: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84485